时间: 2025-11-15 12:50:17 | 作者: 乐鱼电竞
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荷兰政府本来想在半导体领域耍一手狠的,结果玩脱了。事情得从头说起,安世半导体此公司,本来是荷兰飞利浦的分支,后来在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,花了268亿元人民币。
闻泰科技接手后,把公司从亏损状态拉回来,投入资金搞研发,扩大生产,很快就成了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关键玩家,主要生产汽车和工业用的芯片。闻泰科技的董事长张学政当时直接出任安世半导体的首席执行官,负责整体运营,公司总部在荷兰奈梅亨,工厂分布在欧洲和中国,包括东莞和苏州这些地方。
2024年12月,美国把闻泰科技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,理由是国家安全担忧。这直接影响了安世半导体,因为它是闻泰的全资子公司。到了2025年9月29日,美国又升级了管制规则,叫“50%规则”,意思是任何被列入清单的公司,其控股50%以上的子公司也自动受限。
荷兰政府一看这情况,第二天9月30日就动用了一部冷战时期的法律,叫“货物可用性法”,直接对安世半导体实施临时行政干预。荷兰经济事务部部长文森特·卡雷曼斯签发命令,政府可以否决或逆转公司决策,如果觉得有害于荷兰或欧洲利益。荷兰方面说是因为公司治理有严重问题,还担心芯片供应中断。
闻泰科技那边当然不干了,他们说自己一直遵守当地法规,雇佣了上千欧洲员工,还缴了1.3亿欧元税款。10月7日,阿姆斯特丹企业法庭开庭,裁定暂停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控股和安世半导体的董事职务,任命荷兰籍人员接管。张学政的控制权没了,公司股份被放到第三方托管。闻泰科技的股价在上海交易所暴跌10%,他们发声明说这是地理政治学偏见驱动的过度干预,还向中国政府求助。
中国商务部没闲着,10月4日就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出口实施许可制,中国工厂停止向荷兰总部供应芯片。东莞工厂的装配线受影响,部分机器闲置,员工轮班减少。荷兰总部仓库库存告急,因为晶圆供应断了。
闻泰科技澄清说,荷兰方其实欠了中国工厂10亿元人民币货款,早前就多次追讨没结果。10月21日,荷兰安世又反过来减少对中国工厂的晶圆供应,这让中国工厂的产能进一步下滑,转而优先供应国内客户,还开了新银行账户,用人民币结算,彻底切断了与荷兰总部的财务联系。
僵持了一个月,荷兰政府扛不住了。全世界汽车制造商开始叫苦,大众、沃尔沃、尼桑这一些企业警告说,芯片短缺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摆。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说,这事儿威胁到德国车企的生产。荷兰议会里议员们辩论,经济部长得解释干预的必要性,但压力慢慢的变大。11月初,荷兰总理迪克·肖夫在布鲁塞尔会晤后表示,中国同意恢复部分芯片交付。荷兰主动联系中方,说愿意停止接管,派官员去中国谈。
中方同意磋商,但现在轮到他们提要求了。第一条是恢复张学政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,让他重掌董事会。第二条是荷兰政府得公开澄清对安世中国的指控不实,通过官方声明消除负面影响。第三条是补偿中方因干预造成的经济损失,包括停产期间的收入缺口和额外成本。荷兰代表没想到中方这么硬气,本来以为能轻松主导,现在得掂量这些条件戳在要害上。
欧盟这时候的立场让荷兰更意外了。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总部发声明,确认中国部分恢复出口,这缓解了汽车供应链的担忧。欧盟没帮荷兰说话,反而强调要敦促荷兰尽快纠正错误,第一先考虑全球产业链稳定。
欧盟说会做荷兰政府的工作,推动纠错。中国商务部回应说欢迎欧方发挥影响力。欧盟的表态其实挺务实的,因为芯片短缺直接伤到欧洲车企,德国这些国家都盯着呢,不想让地理政治学闹剧拖累经济。
荷兰政府一开始援引那部旧法律,本意是保护本土产能,避免公司被掏空。但结果适得其反,中国反制精准,工厂转向国内市场,荷兰总部收入归零,税收也少了一大笔。闻泰科技本来通过并购安世,营收从几百亿跳到更高水平,现在被迫调整。事件暴露了外资审查的复杂性,闻泰科技成立于2003年,早年做手机代工,2019年并购后聚焦半导体,汽车芯片占比大增。
荷兰最初想通过法庭和行政双管齐下,快速拿下控制权。但中国工厂独立运营后,荷兰发现了自己抓了个空壳。公司在曼彻斯特的工厂调整供应链,减少输出,中国这边生产线闲置增多。全球媒体跟进,车企高管写信给欧盟,强调芯片重要性。
11月7日,彭博社报道荷兰准备暂停行政令,但要中国恢复供应和解决财务纠纷。中国同意部分豁免出口管制,工厂逐步重启,但强调限于民用,禁军用。
整个事件给中企海外投资敲警钟,出海不能总退让,该硬就硬。荷兰这次长记性了,但信任重建得看后续。闻泰科技继续在上海运营,张学政还是董事长,关注半导体调整。欧盟的介入显示欧洲内部不统一,德国这些国家更在意经济稳定,不想卷入美式对抗。荷兰政府得认清形势,这不是单方面的事,损害中企利益后想翻篇不容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