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11-14 09:55:38 | 作者: 乐鱼电竞
救命药,怎么就成了走私品?法理和人情,到底哪一边的重量更重?2018年,《我不是药神》这部电影像一颗炸弹,扔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。它不单单是一个故事,更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现实中最尖锐的矛盾。我们今天不聊电影,我们聊现实——当一个“药神”式的人物,为了救人而触犯法律时,我们的法律体系,我们信奉的法理,究竟该如何去评判他?好,我们先从最技术、最冷酷的角度看。按照我们《刑法》白纸黑字的规定,未经批准走私药品入境,无论是归类到走私普通货物、物品罪,还是更严厉的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、物品罪,从构成要件上看,定罪几乎是板上钉钉的。法网严密,似乎疏而不漏。支撑这种判决的,有一个听起来非常权威、非常“客观”的理论,叫做“法益理论”。简单说,就是侵犯了法律保护的利益,就是犯罪;没侵犯,就不是。听起来很完美,对吧?但问题来了:到底什么才算“法益”?谁来定义这个“利益”?法益理论说,法益就是法律保护的个人生命、财产、自由,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。那我们再追问一句:法律为何需要保护这些利益? 答案是:因为它们重要。那怎么证明它们重要呢? 答案又绕回来了:因为法律保护它们。听出来了吗?一个完美的循环论证,一个逻辑上的“死循环”。它的潜台词其实是: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,你别问那么多!如果我们任由这种脱离了道德根基的法益理论主宰一切,刑法就非常容易沦为国家权力的纯粹工具。因为“法益”这个概念,本身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,追求的是“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”。听起来很美,但你想过没有?“最大多数”是谁?他们的“幸福”由谁来定义? 那些需要海外代购药的少数患者,他们的生命和健康,在“最大多数”面前,是不是就理所应当地被牺牲掉了?历史的教训是血淋淋的。法益理论的早期奠基人之一,德国法学家宾丁,就曾认为毁灭“没有生存价值”的生命是合法的。这套理论后来为谁服务了?成了纳粹德国屠杀精神病人和犹太人的学术帮凶!这难道不可以让我们警醒吗?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:在保护法益的外表下,可能包藏着用国家价值观压抑社会价值观的事实。那么,出路在哪里?难道我们要退回到纯粹凭感觉判案的原始状态吗?当然并非是。慢慢的变多的刑法学者开始意识到,我们一定要走出“法益唯一论”的陷阱,接受一种“二元化”的思维。简单说就是:法益,可当作判断是否“入罪”的起点;但伦理道德,必须成为能否“出罪”的关键依据。这是啥意思?我们来拆解一下。
著名的“米丽雷特号”事件:海上遇难,四个人,食物耗尽。为了三个人能活下来,杀死并吃掉那个最虚弱的侍应生,算不算紧急避险?如果只算法益账,3条命大于1条命,收益大于成本,好像成立。但如果我们代入一下,问问自己:如果你是那个被选中牺牲的人,你愿意吗? “你希望其他人怎么对你,你也要怎么对待别人”,这条道德金律此刻就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:人,不能成为实现他人利益的纯粹工具。 生命的无价,正是源于我们内心最朴素的道德命令,而不是因为它能放在天平上称量。
法益理论说,个人可以放弃自己的部分利益,比如“被害人同意”。但为什么我同意你打我一下可以,同意你杀了我就不行?法益论者可能会支支吾吾地说,生命权有社会属性,不能随便放弃。那财产权没有社会属性吗?为什么我可以放弃我的财产?说到底,哪些利益能放弃,哪些不能,最终的界限,恰恰是由我们这个社会当下的道德规范所决定的。 在任何时代,尊重生命都是不容动摇的核心价值,不允许有任何例外。
法律所保护的“利益”,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概念。保护生命权,是因为我们道德上认为生命神圣;保护财产权,是因为我们道德上认可劳动和占有。 如果一种所谓的“法益”背后,找不到坚实的道德支撑,甚至与普遍的道德感相悖,那这种法益,还值得刑法去保护吗?
所以,二元论的通俗表达就是:一个行为,即便形式上侵犯了某种法益,但如果它在伦理道德上是值得宽容、甚至鼓励的,那它就不应该是犯罪。其实,我们的《刑法》本身就埋下了这个伏笔。第十三条的“但书”条款明确规定:“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认为是犯罪。”这不就是为伦理道德留下的那扇窗吗?然而,现实很骨感。我们的司法机关在适用这个“但书”时,往往非常谨慎,甚至需要等待最高法的司法解释。比如,直到2014年,两高才出台解释,规定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境外药品,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,可以不认为是犯罪。那么问题来了:在这个司法解释出台之前,那些已发生的、情有可原的“药神”案,该怎么办?作为法官,在法条和良知之间,你是否有勇气,直接依据“情节显著轻微”这个条款,作出一个无愧于人心的判决?这份勇气,来自于哪里?不就来自于对普遍道德规范的体察和坚守吗?法律人,不是适用法条的法律机器人。我们应该有人的感觉,人的温度。法律的生命,不在于逻辑,而在于经验——这经验,正是对芸芸众生的疾苦哀乐最深切的体谅。
当我们再次面对“药神”式的悲剧时,或许我们该记住:一部良法,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冰冷命令,而应是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,为苦难者留下的一盏微弱的、却充满人性的灯火。这盏灯,照亮的不仅是法条,更是人心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20岁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失联女留学生确认已离世,其父发声:案件正在办理,具体细节不便透露
为何金庸故事渐渐失去市场?本质是“伪君子”意淫,市场下沉后已无需道德面纱
“续面事件”老板致歉,称将闭店、销号、给当事人赔礼道歉,面馆是5年心血、全部身家,回应被说“卖惨”:我本来就很惨
性格:正直正义、乐于助人、关心 你是善良的人,都可以跟我交朋友
《明日方舟:终末地》制作人访谈:面面俱到/
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《明日方舟:终末地》制作人访谈:面面俱到 旌影 2025-11-1...
